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
时光飞逝,时间在慢慢推演,又将迎来新的工作,新的挑战,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。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、情况分析
四年级共有学生二十人,他们都很聪明活泼、好学上进,正在向独立性、自主性过渡,经过前面的学习,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,懂得尊敬师长,热爱劳动等优秀品质。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,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。
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、能力、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他们对自我、他人、家庭、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,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,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,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。课程的开放性、活动性、实践性较强,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,都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。
二、目的与要求:
1、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,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;知道残疾人的困难,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,从而能尊重残疾人,积极主动帮助他们;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;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、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,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,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,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。
2、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;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,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;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;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,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,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3、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,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;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,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;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,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,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。
教学重点:
1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、诚实守信、友爱宽容、公平公正、团结合作、有责任心的品质。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,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,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,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。
2、尝试合理地、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,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。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,初步懂得规则、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。
3、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。
教学难点:
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,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,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三、具体措施
1、课前认真钻研教材,充分备课,按时上好每节课。
2、针对各个班的实际情况,有的放矢,因材施教。
3、鼓励先进,带动后进,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。
4、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,使他们能找出自己的不足,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。
5、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,丰富学生生活,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,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。
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一、教学内容分析:
《品德与社会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,《品德与社会》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,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、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,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。
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:
1、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,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。
2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,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。
3、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,引导学生生活。
4、追求情感、态度、行为习惯、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。
5、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、社会性、生活性,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、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。
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:第一单元是生活中讲规则,分别介绍我们的约定;做守规则的小学生;我做小小普法员。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,安排了走进健康;远离“诱惑”;健康生活每一天;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:从马车到飞机;天南地北任我游;我做交通设计师。
二、教学目标和任务:
1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:
(1)养成自觉讲规则,遵守公共秩序的态度。
(2)养成文明礼貌、诚实守信、团结协作、有责任心的品质。
(3)初步形成民主、法制观念,做到守法自律。
(4)热爱生活,感受生活的快乐。
(5)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用法律保护自己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(6)养成自尊自主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(7)健康成长,远离诱惑,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(8)了解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,及给人们提供的方便。
2、能力目标:
(1)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,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。
(2)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、认识、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,尝试合作的、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
(3)养成搜集、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,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。
(4)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用法律保护自己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(5)健康成长,远离诱惑,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(6)树立法制观念,培养学法、用法的意识。
3、知识目标:
(1)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。
(2)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。
(3)知道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。
(4)知道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,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程序。
(5)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,用积极的心态促进自己健康成长。
(6)知道生活中的许多规则能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公平、安全与信任。
(7)知道诚信是做人之本,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。
(8)初步了解生产、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。
(9)初步懂得讲文明、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。
三、方法措施:
1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,帮助学生全面提高。
2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,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。
< ……此处隐藏16288个字……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;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、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,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,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,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。2、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;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,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;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;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,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,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3、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,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;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,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;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,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,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;学会编制小报;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:
教学重点:
1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、诚实守信、友爱宽容、公平公正、团结合作、有责任心的品质。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,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,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,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。
2、尝试合理地、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,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。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,初步懂得规则、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。
3、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。
教学难点: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,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,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五、教学措施
1、改变陈旧的观念,树立新观念。
(1)转变教材观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,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。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,要运用好教材。要做到“删减、替换、补充”。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,教师在备课过程中,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,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。在教学过程中,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,引导学生去学习,去探究。
(2)转变教学观。新的课程改革,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,提出:“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。”第一.要变“目中无人”为有人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要更新观念,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、能力的形成。第二,变“重结论轻过程”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。新课程强调过程,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。教师的教学过程,要指导学生怎样学,通过什么方法学;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,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、方式来看待世界,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。
2、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
(1)帮助学生参与社会、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、学习做人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,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,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,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、责任心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。
(2)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。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,用经过生活锤炼的,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所选取、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,反映儿童的需要,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,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,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,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。
3、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,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,帮助、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,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。
4、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,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。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,探究发现训练技能,养成习惯。
5、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,帮助教师改进教学,促进儿童发展,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,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,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。因此,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,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,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。
六、教学进度安排
周次
时间
教学内容
课时安排
备注
1
2.6-2.12
社区的公共设施
2
已完成
2
2.13-2.19
和睦相处
2
3
2.20-2.26
精彩的社区生活
2
4
2.27-3.4
精彩的社区生活
2
5
3.5-3.11
城乡巨变
2
6
3.12-3.18
腾飞的翅膀
2
7
3.19-3.25
交通连四方
2
8
3.26-4.1
服务在身边
2
9
4.2-4.8
56个民族是一家
2
清明节
10
4.9-4.15
56个民族是一家
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
1
1
11
4.16-4.22
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
少数民族之乡---云南
1
1
12
4.23-4.29
少数民族之乡---云南
世界之窗
1
1
13
4.30-5.6
世界之窗
节日大关
1
1
劳动节
14
5.7-5.13
节日大关
多彩服饰
1
1
15
5.14-5.20
多彩服饰
总复习
1
1
16
5.21-5.27
总复习
1
17
5.28-6.3
总复习
1
儿童节
18
6.4-6.10
总复习
1
19
6.11-6.17
总复习
1
20
6.18-6.24
总复习
1
端午节
21
6.25-7.1
期末考试